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江小涓:利用数字时代两重优势,提升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
“数字时代,服务‘跨境链接’的成本极大降低,收益显著提升,推动数字服务贸易快速发展,将成为疫后复苏和长期发展的强劲推动力。”9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行政管理学会会长江小涓在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简称“服贸会”)期间发表题为《数字全球化引领疫后复苏和长期发展》的演讲时表示。
江小涓强调,近年来,国际贸易摩擦呈现加剧态势,新冠肺炎疫情更是重创了全球经济,国际贸易尤其是重灾区。然而,率先走出疫情影响的也是国际贸易。从中国经济发展指标来看,2021年我国GDP同比增长8.1%,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2.5%,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21.4%。其中,进出口总值跑赢各项指标,双倍于消费的增长、5倍于投资的增长、3倍于GDP的增长;从全球主要国家来看,经济复苏的过程中,国际贸易复苏也显著快于GDP,对整体增长带来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
江小涓指出,受到数字技术驱动,国际贸易增势愈发强劲,成为全球经济复苏的有力引擎。
近年来,商品类数字贸易和数字产业相关商品贸易总额,占我国商品贸易总额比重在一路上升,2021年已经达到26%;全球数据驱动型服务贸易占到服务贸易总额在2020年接近40%,而2021年已经超过50%。通过电商平台促成的交易,已经是全球经济和数字贸易发展的重要构成,平台通过整合生态链上的制造商和服务供应商,利用海量交易数据和算法,极大降低了跨国交易成本。可以说,线上交易绝不是疫情中线下交易等质、等效的替代,而是促进贸易提质增效的新途径。
此外,数字技术让企业在面临竞争和冲击时更具活力和韧性。今年5月上旬,联合国贸发会议发布2022年数字跨国公司前100榜单,数字跨国公司增长速度明显快于传统跨国公司,几乎不受贸易的影响,仍然非常活跃地在做海外投资,正在成为全球贸易和投资格局的主导力量。
江小涓指出,近年来,从研发设计、运输、推销、售后服务等各个方面来看,数字生产者服务都实现了快速增长,引发了全链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以企业研发设计为例,数字化手段可以使全球化并行研发成为可能。此前,跨国公司倾向于把设计环节留在本土,把制造环节放到海外。现在企业有了全球化的数字设计平台,全球各国的设计研发人员可以在一个平台上共同设计产品,实现更好的协同,还可以避免各国研发设计人员差异化的设计理念,求出“最大公约数”。
江小涓认为,我国的商品贸易优势显著高于服务贸易,尤其是我国ICT商品贸易在商品贸易中的比重显著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我国的服务贸易还不具备相对竞争优势,或者说还没达到应有的水平,特别是数字服务贸易在服务贸易重的比重显著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我国数字消费市场规模大、数据更新快、产业基础好,具备数字服务贸易发展的有利条件。”江小涓说。一是我国具有全球最庞大的网民数量,移动互联网月活用户11.8亿,人均每日在移动端的上网时长接近7小时,国内数字产业能同时获得规模经济和竞争效应的双重优势,驱动商业模式不断创新。二是我国数字基础设施发达,5G基站建设规模全球遥遥领先,支撑数字企业发展。三是我国制造业规模全球第一,数字服务的应用场景丰富。随着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持续推进,对高品质、多元化的数字化进口生产者服务贸易的需求也会持续旺盛。
“无论是消费类的服务贸易,还是生产者的服务贸易,我国都有非常好的发展条件和市场需求,因此要推进数字时代的高水平开放,利用数字时代的规模经济和竞争效应两重优势,继续提升产业竞争力。”江小涓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