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微米尺度3D打印机用于多层防伪标签
伪造产品威胁著全球经济和安全。根据美国专利商标局于2020年发表的报告,全球假冒和盗版产品的价值估计为每年1.7至4.5万亿美元。尽管积极打击盗版产品,但由于平面空间上的数据加密能力有限,因此诸如QR码之类的常规防伪手段可以被轻易伪造。我们如何在有限的空间中提高加密密度?
由香港大学(港大)机械工程系的Ji Tae Kim博士领导的团队开发了一种高精度的3D打印方法,可以生产新的极化编码的3D防伪标签。与传统的2D标签相比,这个新的3D标签可以加密更多的数字信息。 这项研究已在学术期刊《Nano Letters》发表。
二苯胺(FF)是一种二肽物种,由于其独特的光学特性而被选为数据加密的材料。港大机械工程系的Jihyuk Yang博士指出:“由于其与阿兹海默症的联系,FF长期以来被神经科学家所关注。近年来,FF因其独特的特性,例如由结晶性质引起的压电性和光学上的双折射性,被认为是一种新型电子和光子设备材料。”
新型3D打印方法结合了材料本身性质驱动的分子自组装,可以打印具有可编程结晶度的多段3D FF微像素以用于高密度数据加密。 通过利用无定形态和结晶态片段对偏振光的不同响应,单个微小的3D像素可以加密为“0”和“ 1”组成的多位数二进制代码。在仅仅4平方微米中,比髮丝的尺寸要小一千倍的区域上,通过单个的十一段编码的独立像素,加密信息的容量可以增加到二的十一次方。 研究人员认为,这个3D打印技术可有效地用于任何地方和任何时间定制的防伪安全标签,从而加强个人和公司的信息安全性。
版权声明:除特殊说明外,本站所有文章均为 字节点击 原创内容,采用 BY-NC-SA 知识共享协议。原文链接:https://byteclicks.com/44451.html 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转载本站内容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目的。本站转载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字节点击立场。报道中出现的商标、图像版权及专利和其他版权所有的信息属于其合法持有人,只供传递信息之用,非商务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 gavin@byteclicks.com。我们将协调给予处理。
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