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深圳市品慧电子有限公司!
语言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中心 >> 传感技术 >> 教老人用智能手机后,我发现蠢的是自己

教老人用智能手机后,我发现蠢的是自己


我们常说要帮助老年人跨越眼前的数字鸿沟,但是从产品们的适老化改造结果来看,这场适老化的改造之旅还远远没有到达终点。值得注意的是,不仅是老年人,年轻人在使用产品时,也可能会遇到一定阻碍。为了不让自己被用户淘汰,产品们,可以行动起来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人人都是产品经理(ID:woshipm),作者:墨饕,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最近几天,总能看到在超市、商场门外,有老人因为打不开场所码、健康码,而无法进入,甚至央求工作人员,或与之发生口角。


这样的现象越发频繁,无非是疫情管控严格下,过去睁一眼闭一眼的门禁,都变得严格了起来。


而原本一些凭借着年纪,常无码混入超市的老人们,也因为市场管理严格、地摊暂时变少,而迫不得已学习用码。


平心而论,对于每个人而言,“如何让3亿老人跟上时代”可能是个小问题。但“如何教会自家老人用手机”,就是个不得不面对的大问题。


如果你亲手、耐心尝试过教老人用手机,尤其是80岁以上的老人,你会知道这是一项多大的挑战。


且不说老人本身的心理抗拒因素,即便他们很配合,教学的过程也一言难尽。


简单来说,5个问题:


  • 看不懂;

  • 找不到;

  • 说不清;

  • 记不住;

  • 不想做。


一开始,我也很头疼。但随着教过的老人增多,我开始从另一个视角看问题。


老人本就如此,年龄因素导致的思维能力退化,从未接触过电子产品带来的基础经验缺失,是不会骤变的客观因素。


而我们在做产品时,这些客观因素,自然也是应该考虑到的范畴。


就像我们不能向用户提出要求“使用本产品,必须具备python编程能力”,我们的产品在面对老年用户时,也应该考虑到老年人的能力,做出合理的调整。


国家自然也看到了这些问题,去年工信部曾发布通知,要求网站、APP做适老化改造


确实,也有很多产品通过了检验。但实际体验下来,大多数产品的适老化,也仅仅止步于“文字更大更清晰”


其实,能为老年用户做的,真的还有很多。


一、解决“看不懂”


1. 能言传,别意会


随便打开一个软件,我们往往能看到大量的图标。



作为视觉传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若只有图形存在,把下方文字遮住,你又能认出其中几项功能呢?



或许你会说,这软件我常用,一眼就知道什么是什么。但对于没有用过、或很少使用这个软件的人呢?


若离开了文字,只用图形传达信息,难免会有一些难度。


但恰恰很多页面中,实际的操作按钮,会出现没有解释的单纯图标。比如,我有时会在微信群里,与我的祖母、伯父进行群视频通话。


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个现象:我的祖母使用手机后置的摄像镜头,而不是自拍镜头。因而我们看不到她的脸,只能看到一堵墙。


通常来说,视频通话默认使用的是自拍镜头。所以我研究了微信群通话界面,也询问了我祖母、伯父原因,才弄明白:



群视频界面中,在挂断按钮的右侧,有一个切换镜头的按钮。


它没有文字解释。当我的祖母发起群通话,自己上线后,若其他人还未接通、没有显示出视频,她会怀疑,可能是自己没有打开什么功能。


这时候,恰好有一个没有说明、像照相机一样的按钮,就难免点了上去,进行尝试。结果切换成了后置摄像头。


其实,相比其他软件,微信在这方面已经做得非常出色了,绝大多数按钮,都配有文字解释。


但即使如此,连这样小小的一个功能没有解释,都会给不熟悉图标的人,带来使用上的问题。


而我们所谓图标,作为一种图形示意,讲究意会。


不仅是未接触过图标的老人,有可能出现理解偏差。就像前文中,打了马赛克的图标,即使是年轻人,也会根据自己不同的经历,对同一个图片,解读出不同的含义,这是无法避免的。


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意会的方式,帮助信息更好传递,但不能只依赖意会。


在但凡有空间留下文字的位置,都应该进行合理的解释,才能避免使用者产生不解、误解等问题。


2. 能大众,别个性


除了形形色色的图片外,让人看不懂的,或许就是那些“花里胡哨”的文字。


个性化的文字,是用在宣传文案上的,不要用错了地方。


如果一个按钮上写着“我很可爱快来点”,除非它是刻意用来吸引人点击的广告,否则真该考虑考虑,要找这项功能的人,能不能发现它近在眼前。


  • 在功能性位置,能写社会通用的配文,就不要为了个性自己创一个词。

  • 同样的功能,在不同页面、不同位置出现时,须注意保持用词一致性。

  • 递给不同知识区间、不同生活环境的人试读,检测是否容易出现误解。


二、解决“找不到”


1. 路径简化


老人在使用手机的时候,想要用一项功能,却找不到功能在哪,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不只老人,我们在使用不熟悉的软件时,也难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面对这一问题,这么多年来,各个产品的演化中,已经有了很好的答案:


  • 顺着不同线索划分产品功能,尝试哪一种分类方法更容易被接受。

  • 功能路径足够简单、清晰,确保用户最多需要三次点击,就能找到产品所具备的每项功能。

  • 高频功能在首页显眼位置重点展示。


尤其在产品结构梳理方面,合理不是第一要务,易用才是


就以视频软件为例,优酷、腾讯、爱奇艺的内容路径,是非常合理的。


有根据影视作品类型的划分,有热点推荐,登录后还有常看推荐等。


然而,短视频软件却用了一个更简单粗暴的方式,无视掉结构上的合理性:开屏出内容,极限短路径,不需要选择与思考。


虽然它们的业态不完全相同,但哪个更易用,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对于新接触、不了解的轻度用户而言。


老人们点开优酷、腾讯、爱奇艺,得费心思去找电视剧:自己看过什么、想看什么,还会遇到片源问题,点开了却发现不能看。


而他们使用短视频软件时,点开就能看,划一下就能换,算法还会把他们常看的、想看的,更高频率推到眼前。


自然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越来越多的老人,走入了短视频娱乐的坑里。


2. 搜索直达


当然,不是每项功能,都可以直白地放在用户面前。毕竟有的产品功能多,首页能展示的内容也有限。


但对于那些功能非常多样的产品来说,为什么不做一个搜索功能,让用户可以找到、直达功能。尤其是本身就已经具备了搜索的情况下。



比如,在京东上,想找到发票服务,必须在经过几次点击,进入一个又一个页面,才能找到。


若直接使用搜索,是无法搜索到产品自身功能的。


这种时候,我们往往面临着另一种选择:找不到功能在哪,上搜索引擎搜索一下,根据别人的回答,才能一步步找到想要的功能。


若用户没有耐心,或觉得产品功能不算重要,结果会怎么样呢?


三、解决“记不住”


1. 常用提示


在教老人用手机的时候,还会遇到一个常见的问题,就是忘却得快,必须一而再、再而三地告诉他们。


但忘记产品怎么用,又何止是老年人的专利?


  • 老年人,因年龄记忆变差,记不住东西,情有可原。

  • 中年人,生活中日理万机,没精力去记,在所难免。

  • 年轻人,手机里软件太多,混淆了产品的功能、界面,更正常不过。


面对这种情况,对使用偏好进行分析,并根据偏好记录,对常用功能进行提示,或者直接个性推荐在首页最显眼的位置,就能很好地解决。


我们这些老网民,在使用手机的时候,或许会对厂商记下我们的偏好、窥探我们的隐私,恨得咬牙切齿。


但在新手使用手机的时候,却巴不得能多记住点他们的习惯,好让他们用得方便一些。



比如Keep,就会将最近练习频率高的课程,推荐至首页固定位置,方便使用者快速找到。如果没有这项功能,无论是从列表里重新查找,还是打开收藏的课程翻找,都要多花去不少功夫。


2. 功能直达


如果产品本身界面,还不足以满足用户的记忆偏好,直接让更个性化的功能,出现在手机桌面上,也未尝不可。


比如微信,除了自身的图标外,还可以在手机桌面上创建某个好友的快捷方式,点击就能直接进入与他的对话当中。



但这个功能的入口位置较深,真正需要这项功能的人,反而没有能力找到。


当然,如果有精力把功能做得更细致、个性化一些,它或许会更完美:对于我的祖母来说,她不会使用软键盘打字,只能使用视频通话。如果能在手机桌面,能添加一键与某联系人视频通话的快捷方式,想必会让她的使用体验好上很多。


四、解决“说不清”


对于老年人、新手,不仅仅是使用手机、使用产品会遇到问题。就连他们在遇到问题时,如何向别人求助,本身也是个问题。


且不谈社会关怀,假设总会有人在热心、耐心地帮助他们,但他们难以描述清楚问题,热心人无法获悉问题的真相,本身也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


其实这种问题,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


早在十几年前,朋友家里电脑坏了、上不了网,打电话给我求助的时候,就让人想死。


普通使用者,完全不了解其中的原理,只知道呈现在表面的结果。


但同样一个结果,可能是由不同原因引发的,仅从电话里,朋友说上不了网,我无法知道他是光猫故障、路由器故障、网卡问题、DNS问题、IP问题,还仅仅是宽带欠费。


放在现在也是如此。


前几天,一位刚刚退休的前辈,家里孙女上网课,老师提问的时候,听不到孩子的回答声音,向我求助。


这也有可能,是因为麦克风设备故障、音频设置、软件设置、音量关闭等多种问题造成。甚至,她孙女上网课所用的软件,我也未曾使用过。


但至少,她对问题的描述,还是比较清楚的。


如果换一个人来,告诉你“我的软件用不了,你帮我看看”,或者“我的手机有故障,你给我修修”这样模糊问题的时候,对方又是你的长辈难以拒绝,你该如何回应他们期待的目光?


面对困难重重的求助问题,产品本身,给与清晰明确的提示,是非常有必要的。


随时对用户的操作进程,有一个直观、清晰的反馈,让用户自己先能看到,自己的操作进展到了哪一步,在哪一步遇到了麻烦,自己不会做、需要人帮助的问题,究竟是什么。


比如用户注册界面,如果没有提示,不知道是密码长度不够、复杂度太低,还是用户名已使用,或是验证码填写错误。只是不通过注册,让用户自己去想,别说老人自己搞不定,就算老人找我们求助,我们也同样很难办到。


在清晰反馈的基础上,如果有些问题相对复杂,无法几句话说清楚,产品也完全可以通过错误代码的方式进行提示。


老人遇到问题求助时,就可以将错误代码告诉对方,使对方更好地了解问题。


当然,如果错误代码只有内部人员才能看懂,那它也是不健全的。这需要产品方,提供错误代码的解读手册,将错误的原因、解决建议展示出来,方便用户参看。并将错误代码手册的入口,放在更好找到的位置上。


五、解决“不想做”


以上的种种问题,如果进行针对处理,都比较容易解决。


或许更大的阻碍,是企业做适老化处理的动力问题。


老年人平均收入低、可支配资金有限、消费意愿低,商业价值自然就比较小。


无利可图的事情,即使很小,商人也往往懒得去做。但是,这篇文章读到此处,你还真的只认为,文中提到的这些问题,只有老人会遇到吗?


试问:


  • 在工作会议的时候,公司里是不是总有一两个人连不上办公APP?

  • 跟朋友在群里语音群聊,常常有某个人发不出声音,调试好久。

  • 下载了新的软件,即使是年轻人,也未必能找到自己想要的功能入口。

  • 并不时常使用的软件,偶然用一次,却忘了该怎么用、功能在哪。


种种问题,老年人遇到的概率或许更高,但少年、青年、中年人也一样会遇到,甚至遇到的概率还不低。


我们往往只对常用的、极为感兴趣的软件熟悉。


就算是老网民,对于很少使用、易用性差的软件,也难免出现上手困难的问题。


自然,这极大程度上,影响了我们使用、留存的意愿。


面对着1个月才打开一次、功能对自己不算特别重要、有不少替代品存在的产品,它还兼具了按钮描述不清、功能难以找寻、结构混乱无序、常用功能没有快捷按钮、出了故障都不知道故障在哪,等诸多“优点”。


不仅仅老年人难以上手,即使是年轻人,也无所适从。或许在某一次不顺心的使用中,这个用起来很费劲的产品,就会从手机的应用列表里消失吧。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人人都是产品经理(ID:woshipm),作者:墨饕

用户评论

发评论送积分,参与就有奖励!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发表评论不能请不要超过250字;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深圳市品慧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