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深圳市品慧电子有限公司!
语言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中心 >> 传感技术 >> 从华米OV消费电子巨头投资传感器企业,看传感器联合发展之路

从华米OV消费电子巨头投资传感器企业,看传感器联合发展之路


前天,全球消费电子巨头苹果又举行了新品发布会,其新款Macbook电脑搭配自研M1 MAX处理器芯片,以超强计算能力带动一轮新的消费浪潮。

过去二十年来,消费电子一直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作为手机届为人熟知的巨头,华为、小米、OPPO、VIVO合称华米OV的组合,逐渐成为全球消费电子的新势力。

最近两年,华米OV在半导体行业投资颇多,其中投资的传感器企业多达17家,这些投资对传感器企业有怎样的作用?

本文以华为、日本的经历,展示传感器国产化浪潮不可逆的趋势,并统计了两年来华米OV投资传感器企业的名录。以各研究报告和企业年报的详实数据为基础,揭露中国传感器企业被“前后夹击”的尴尬处境,并且尝试探索中国传感器企业联合华米OV等消费电子终端巨头,破局行业发展的道路。

中国传感器企业众多,几乎都是微小企业,仍在港湾之中集结,还未吹响远航的号角,这会是传感器企业起航的开端吗?我们来看看。

获取更多传感器行业深度资讯,了解传感器技术、传感器与测试技术、物联网传感器技术……等传感器知识,请关注传感器专家网公众号,设为星标,查看往期内容。


1、华为之殇,日本前车之鉴,国产当觉醒

这一轮传感器半导体国产化替代的觉悟,来源于中美贸易战中,国产唯一高端智能手机品牌——华为,步步沦陷的悲歌。

华为手机这两年来令消费者记忆最深刻的两件事:一个是卖掉了自己辛苦养大的“孩子”——荣耀,另一个是7月份发布的年度旗舰手机华为P50空有麒麟9000这颗5gG芯片,却只能当4G用。

杀鸡儆猴,小米、OPPO、VIVO等想要向高端品牌发起冲击的国产手机巨头,无不心有戚戚焉。

华为从2019年5月被列入“实体清单”开始,到2021年,历时两年时间,彻底从手机市场上消失,具体制裁事件可看下方时间轴:

华为被制裁时间轴

华为手机芯片断供情况

被列入实体名单的华为子公司

从2019年开始,美国已经对华为实施了四轮的制裁,一次比一次强硬。

华为手机也到了无芯片可用的境地,产品缺货、禁止使用google套件等因素叠加,产品销量暴跌明显,我们来看几份来自著名调研机构IDC的年度报告:

2019年全球前五大智能手机厂商

2020年全球前五大智能手机厂商

华为手机从2019年增长16.8%,到2020年全年暴跌-21.5%,一来一去相差近40%!华为预计2020年超过三星,登顶全球手机TOP1的壮志就此夭折。

到了2021年第一季度,华为手机彻底从全球TOP5榜单上消失。

2021年第一季度全球前五大智能手机厂商

这是华为之殇,也是中国之殇,经过4轮的制裁,活生生将一个有望成为全球手机TOP1,也是中国唯一高端手机品牌的华为打成了others。

其实,这样的事情,在35年前日本身上也发生过。

1980年,日本成为全球GDP第二的国家。同年,日本半导体业务占全球近30%的市场份额,之后美国公司节节败退。到1985年,日本半导体全球市场占有率接近50%,远远抛离美国。硅谷大厂Intel在美日半导体争夺战中亏掉了1.73亿美元。

这时美国政府出手,1986年9月2日,美国和日本签订《美日半导体协议》。根据协议,日本必须对外开放半导体市场,并保证外国企业在五年内获得20%的市场占有率。1987年4月17日,里根政府宣布对日本出口的半导体及一系列电子产品征收100%惩罚性关税。

一系列动作下来,日本半导体行业在2000年后一蹶不振,市场上基本以美国企业的半导体芯片为主。

凤凰卫视-35年前美国打压日本芯片产业的事件回顾

然而,中国不是日本,抗住了美国的咄咄逼人。

在这样的背景下,唤醒了“国产化”的热潮,华米OV纷纷大举投资传感器等半导体行业。从历史经历上看,这股浪潮不可逆。因为逆了,就意味着中国将可能成为第二个日本。

2、华米OV投资了哪些传感器厂商?

小编统计了近几年通过公共媒体渠道可以查到的,华米OV几家投资传感器厂商的情况,统计时间从2020年开始,到2021年10月份截止。数据繁杂,如有遗漏,请在传感器专家网公众号本内容底下留言提醒。

华为部分


小米部分

OPPO部分

这几年华为、小米、OPPO投资的半导体企业中,共有17家传感器企业在列,而vivo相对步伐较慢。

所投资的企业中,基本都围绕着CMOS图像传感器、MEMS传感器等手机类消费电子产业链进行。通过投资这些传感器企业,能带来什么发展?

3、传感器联合研发

投资半导体行业一方面为了实现关键芯片的自给自足,譬如华为哈勃投资的,就是为了形成足以自救的半导体供应链。

另一方面,手机厂商也可以通过投资的形式参与到传感器等半导体芯片的研发中,在如今日益同化的手机竞争环境里,形成具有自己竞争优势的技术壁垒。

例如,华为手机早期通过P20 Pro和Mate20 Pro系列奠定自己手机拍摄领军地位。该系列上面搭载的索尼CMOS图像传感器IMX600,就是华为和索尼联合研发,然后华为形成独占,以达到远超对手拍摄能力的典范,这也成为了华为手机的卖点之一,迅速提升了华为手机的市场份额。

最近,OPPO投资了灵明光子,并且发布了RGBW补光传感器,小米接近传感器频繁出现问题,投资的明皜电子将使用新传感器技术解决。

消费电子是传感器重要的应用领域,新兴的MEMS传感器更是如此,根据前瞻经济学人发布的调查报告,2018消费电子占据MEMS传感器41.8%的市场份额。

一个手机里面包括CMOS图像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接近传感器、磁场传感器、方向传感器、陀螺仪、重力传感器、步测器、倾斜传感器、光传感器等等数十种传感器类型,而且很多时候,越是高端的手机,所使用的传感器种类越多,功能越先进。

消费电子市场是传感器企业,尤其是MEMS传感器企业需要高度重视的市场。

通过投资传感器企业等方式,终端产业巨头可以提出更为激进或者量身打造的产品设计需求,从而获得更符合产品使用场景需求的传感器,同时,这也是构建技术护城河的一个重要方式。

4、国产传感器尴尬的处境

国产传感器目前处在一个十分尴尬的处境,远比想象中艰难,可谓前后夹击,左右掣肘。

中国中高端传感器市场60%以上份额被爱默生、西门子、博世、意法半导体、霍尼韦尔等跨国公司占据。而在中高端传感器市场,几乎全靠进口补给,80%的芯片依赖国外。

具体到各类传感器,根据根据2020年9月传感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传感器发展蓝皮书》统计:

汽车传感器、高端化学类气体传感器、光纤传感器、环境检测传感器,对国外进口依赖度都是在95%以上。至于海洋传感器,用于移动观测平台的自动浮标、水下滑翔机,以及海上浮标等,则是100%进口。

这种状况的形成,不仅是因为技术上的壁垒,更有人为的手段。

国外传感器企业通过与仪器、设备厂商等结成互补的产业链矩阵关系,牢牢把握住了全球中高端传感器市场,使中国等新兴传感器企业在高端市场中难以进入,即使技术储备足够,也要忍受仪器、设备厂商等设置的各种障碍,最后被拒之门外。

在著名工业观察家林雪萍的微博上提到德国MAN船用低速柴油发动机的例子:

海事装备的老大挪威康士伯生产的传感器,用在美国Woodward的调速器,然后被德国MAN船用低速柴油发动机使用。

MAN是船用低速发动机的垄断者,对专利授权制造都有严格的要求。尽管制造商是中国,但不允许轻易更换零部件;更不要说,美国Woodward的电子调速器,也是厉害的角色,几乎垄断低速机(高速机上则有欧罗巴等品牌);而康士伯的转速传感器,则是在圆心中的圆心。

实际上挪威康士伯作为挪威最大的军火商,在海事装备、传感器、仪表等都是非常强。

世界海运量的90%由低速机作为动力驱动,而这其中超过7成的市场份额由德国MAN的船用低速柴油发动机占据。目前德国MAN公司只从事船用发动机的技术研究和产品设计,具体生产则通过授权给各船厂进行制造。

要换传感器,就需要打通两层关系,并且一层比一层坚硬。通过这样一环扣一环的产业链条关系,传感器处于圆心之中。国产传感器需要进入到这些产品,需要环环突破。

从这方面看,单靠传感器企业自身的能力,要打破市场格局,并不可能,或者说实现难度非常大,而需要产业上下游的照拂,目前来看,至少在消费电子领域,华米OV等为代表的国产企业已经有这个能力了。

“崇洋媚外”的风气似乎在制造业里面也并不少见,一方面是在技术落后的现状下,许多国内制造业只能选用技术更成熟、更稳定的国外传感器,从而造成思维定势;另一方面在生产使用中,任何问题都会造成重大损失,为了稳妥起见,制造商在任何未经市场验证的传感器的时候,难免顾虑重重,而国产传感器显然市场历练更少。

因此,国内传感器企业在与国外传感器企业同台竞争中,未看产品表现,先弱一头。

这些原因,造成了国内传感器企业发展缓慢,整个产业十分羸弱,造成了这样一个奇特现象:许多传感器上市企业的业务中,传感器业务往往都不是主营业务,而一些传感器企业主营业务重心不在传感器,但其放在中国不大的传感器市场里,却不容忽视。

这点在市值越大的企业里面,越常见。

例如汉威电子,是国内气体传感器的龙头企业,根据其2021年半年度报告,传感器业务营业收入为1.26亿元,总营业收入为11亿元,传感器业务占比11.5% 。

汉威电子2021年半年度报告

汉威电子2021年半年度报告

因为传感器行业羸弱,一年营收几千万已经算的上是中等规模的传感器企业了。有些企业如士兰微等,其总营收33亿元,MEMS传感器产业营收1.4亿元,仅占4.24%。虽然占比很低,但这些市场份额放在传感器行业却是前列的。

因此计算国内传感器企业,这些公司也不得不计算在内,虽然其市值大部分不是由传感器业务来支撑。中国传感器产业羸弱至斯。

士兰微2021年半年度报告

士兰微2021年半年度报告

与许多国外传感器企业相比,中国传感器企业常围绕着自己擅长的传感器产品,做相关的终端设备,然后做解决方案,形成一条龙式的产业,导致最终纯传感器产业营收反而不多。或许经过市场验证,这样的发展能更符合当下中国的竞争环境。

以传感器为主体,联合多个企业实现产业链化,而非自己独立开发终端设备、解决方案的传感器大型企业,中国目前还未出现。

5、突破的曙光:从单打独斗到产业链互补

传感器一直面临的一个问题是,研发周期长,定制化程度高,研发失败风险大,这些都亟需资金、产业融合去解决。

目前中国传感器企业几乎都是“单打独斗”的状态,微小企业产品线单一,中大企业则独力做通传感器上下游产品链,很少与相关终端产业形成互补关系。

传感器企业通过进入终端设备产业的供应链,为其定制专属的传感器,获得充裕的资金,提升传感器技术,然后将技术转化为其他相关传感器研发,从而扩大自身的企业规模、传感器技术储备。

华为与索尼联合研发CMOS图像传感器,逐步奠定自己手机市场地位,这种互相促进的互补关系,国内传感器企业中也有不少例子。

国内声电MEMS麦克风传感器产业,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可以跟国外MEMS巨头掰手腕的领域。在这个领域,有歌尔股份、瑞声科技、共达电声等企业。

其中歌尔股份、瑞声科技都是因为进入苹果供应链后,获得充足的资金和技术锤炼,企业发展迅速,并且带动了中国相关产业链的提升。

歌尔股份在Yole Development公布的2020年全球MEMS产品销售额TOP30的企业排行榜,排名第六,成为全球排名前十的唯一中国企业。

Yole:2020年Top MEMS manufactures-In US$ million

然而,依赖于国外企业并不可靠,2020年7月21日,国内光电传感器、压电传感器巨头欧菲光被美国商务部列入实体清单,未经许可将不能从美国获得技术和设备。2021年3月份,欧菲光正式被踢出苹果供应链。其股价也应声腰斩,从最高峰时市值高达630亿元的巨头,如今仅剩下236亿元。

如今,国内如华米OV等为代表的消费电子企业已经起来了,在全球市场中形成一股不容小觑的势力,但除华为外,小米、OPPO、VIVO及其他消费电子企业,仍然大量传感器采购自TDK、村田等国外品牌。

通过与这些消费电子巨头联合,进入其供应链中,可以起到一举三得的功效:

1、解决资金问题。传感器企业研发需要大量资金,通过巨头的投资,可以获得传感器研发所需资金。

2、解决销售问题。传感器具有高度定制性,通过企业互补,可以对标销售,不用担心研发后的销售问题,同时,通过差异性的传感器,消费电子企业也能建立自己的产品优势。

3、减少研发失败风险。传感器研发出来,适不适应市场需求,还需要市场验证,而通过产业互补联合,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结语

中国拥有地球最全的制造业链条,企业上下游广泛,虽然中国传感器产品起步低,但中国制造业有个巨大的优势——产品更新迭代速度快。

寻求进入消费电子巨头供应链的机会,实现产业互补,跟终端产品深度结合,开发适合相关使用场景的传感器,然后通过快速迭代,建立消费者的使用习惯,适应市场需求,占领市场份额。

之后反哺传感器产业,研发技术更先进的传感器,建立技术壁垒。或者收购其他传感器企业,建立自己的传感器产业链条,形成传感器规模优势,打开更广阔的市场。

中国传感器中高端市场被欧美日本企业垄断的困局一时难以破局,不仅需要传感器同仁的努力,更需要产业链上下游的助攻!


用户评论

发评论送积分,参与就有奖励!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发表评论不能请不要超过250字;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深圳市品慧电子有限公司